作为潍坊市老城区,潍城区传统文化底蕴深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众多。近年来,区委老干部局高度重视离退休干部作用发挥,通过建好人才队伍、搭建平台载体、演绎桑榆风采,当好非遗文化传承的守护者,助力全区非遗保护传承、展示展演、产品交易、非遗研学等实现新突破。
建队伍,重研学,厚植传承育才沃土。潍城区积极整合辖区现有的万印楼、十笏园非遗空间、潍坊市手造博物馆等非遗资源,依托非遗项目传习所及传承示范点,建立了9支120余名的“非遗传承”离退休干部骨干队伍,组织引导他们到农村、社区、学校等开展讲座、展演、传习、实践等活动,成为弘扬非遗文化的“主力军”;联合区文旅局、潍坊市工艺美术协会、潍坊市工艺美术研究所等部门,将非遗技艺引入老年大学课堂,在手造博物馆馆长、退休干部丁传信的指导帮助下,举办了“非遗传承,创意潍城”非遗文化培训班,培养非遗传承人才,壮大非遗传承队伍。目前,已举办老猫花灯、蛋雕、烙画、核雕esb世博网、剪纸等20余期,每期15天,免费培训老年学员200余人。经培训效果明显,5人获市工艺美术大师称号,3人获市技术能手称号,2人获区级非遗传承人称号,30余人参加省工艺美术博览会,并获金奖。
塑品牌,重参与,搭建桑榆施才平台esb世博网。潍城区充分发挥离退休干部非遗人才的独特优势,积极打造育人新高地,定期组织开展非遗宣传和展演进乡村、进社区、进校园、进景区、进展会等“五进”活动。打造“金石文化传承工程”工作品牌,由区关工委副主任、陈介祺研究会会长陈德刚牵头组建金石篆刻“五老”工作室,吸纳10余名篆刻专家与校内教师共同组建“篆刻”执教团队,编印《陈介祺金石文化》校本教材,实现课程个性化定制。其中,潍坊三中篆刻社团在老专家的指导帮助下,不断壮大,已培养200余名小篆刻家,创作作品数千方,潍坊三中成为当代“学生版万印楼”;山东非遗月宣传活动,组织离退休干部非遗人才参与“非遗过大年文化进万家”视频直播家乡年,直播围观6万多人次;引导离退休干部非遗人才助力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活动,参与非遗展演展示和线上线下非遗购物节,宣传推广潍城非遗产品9.2万元,提升了潍城非遗的知名度、美誉度。
E世博esball平台
创工坊esb世博网,重传承,营造爱才敬才氛围。退役老兵是两个文明建设的排头兵,肩负着历史发展重任。潍城区注重发挥老兵在非遗传承中的传、帮、带作用,以点带面,带动整体发展。十芴园非遗空间老兵居多,他们分别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着自己的优势,创立了自己的品牌。确定了以篆刻传拓人王玉军率先垂范,第一个建起了老兵工坊,进而又相继建立了木雕传承人李绪满,核雕传承人孙鹏、李杨、刘晓军老兵非遗工坊,聘他们到山东工业技师学院,手造博物馆授课传授技艺,并不断完善工坊建设,提升非遗传承氛围,编织培训计划,参加省、市举办的各类博览会,技艺展演,取得骄人成效。其中,李绪满的木雕作品被评为山东省工艺美术精品,王玉军,李绪满2022年荣获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称号,并开创了山东首家老兵非遗工坊。(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石如宽 通讯员 李英 报道)
E世博esball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