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b世博网返家乡风采展示 眉山市大学生寒假“返家乡”社会实践风采展示(第一期)
栏目:学员风采 发布时间:2024-01-26 21:04:26

  1月15日至21日,为践行习提出的“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思政‘大课堂’”理念,及探索一条非遗在新时代的创新发展之路,北京大学2024年寒假“力行计划”社会实践四川眉山团(以下简称实践团)七名学员齐聚眉山,开展为期一周的四川眉山竹产业调研实践之旅。

  1月15日上午,在眉山职业技术学院召开了眉山职业技术学院2024年寒假“返家乡”社会实践出征仪式暨北京大学2024年寒假“力行计划”四川眉山团社会实践启动仪式。眉山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代贤军,党委委员、副校长胡洪安,学生工作部部长傅进平等实践单位相关负责人及眉山职业技术学院师生出席会议,学校团委副书记罗利爽主持。

  启动仪式上,学校党委书记代贤军对来到眉山进行社会实践的北京大学同学们表示热烈欢迎,并表示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能进一步加强两校间的联系,共同探索竹产业发展的新模式。实践团宣讲员宋晓童作为代表发言,汇报实践团的基本情况,表示成员们会珍惜实践机会,深入了解眉山产业发展,躬身力行为眉山竹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眉山职业技术学院领导为实践团授旗,预祝此次实践圆满完成。

  启动仪式结束,为弘扬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习法治思想,实践团宣讲员,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宋晓童结合自己专业,为眉山职业技术学院的同学展开了以“习法治思想与人工智能伦理法规制定”为主题的宣讲。

  宋晓童同学以自动驾驶和大语言模型两个具体案例为引,阐述习法治思想在人工智能伦理法规制定中的指导作用。她提到,针对人工智能这一先进技术,我们既要鼓励其研发创新,也要以习法治思想为指引,划清底线、细化责任、强化披露,促进人工智能向上向善发展。同学们积极参与互动,反响热烈。

  青神竹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发展至今已有近5000年的历史,以艺术性强、样式丰富、兼具实用价值而闻名,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月16日,四川眉山团竹编组来到青神县南城镇竹艺城进行参访调研,与当地师生一同在竹艺城向导的带领下,领略青神竹编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同时,此次参访也让成员们对青神竹编所面临的现实困境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这也为实践团的下一步调研指引了方向,明确了道路。

  1月17日,实践团成员于青神竹编产业园展开了一系列参观与学习活动。在园区内,成员们亲眼见证了竹编从选材、破竹、烤色、去节、分层、定色、刮平、编织到成品的全过程,对匠人们技艺的炉火纯青与对工艺的精益求精深感敬佩。同时,成员们还与非遗传承人张德明进行了交流学习,深刻体会到非遗传承人对于竹编艺术的热爱与坚守,及竹编艺术的传承在今日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此次实践让成员们对青神竹编有了更丰富的认识,也感悟到了非遗文化传承的深远意义。

  环龙斑布倡导以竹代木、以竹代塑,其绿色环保的理念和对竹制品的创新研发带动了眉山市青神县竹产业的飞速发展。1月17日,四川眉山团竹编组赴环龙斑布进行竹产业实践调研活动,对企业进行了实地参观调研,了解了企业的创立背景、生产经营和研发现状,并提出相关疑问与企业工作人员进行了交流学习。

  同时,斑布的工作人员向成员们展示了企业对于竹文化继承与探索。竹编工艺作为青神县的代表性文化标识,带动了当地企业在成长中不断探索竹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眉山既是一个绿色发展的城市,也是一片充满红色历史的土地。1月18日,实践团成员们来到一个珍藏着眉山珍贵历史文物和文献资料的地方——眉山党史和方志馆,在这里,成员们学习了眉山地区的革命历史和英雄事迹。

  跟随讲解员的步伐,大家参观了史志浮雕、党史馆、方志馆等。在党史馆中,大家共同了解党组织带领眉山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建设、改革和发展的奋斗历程及辉煌成就,深刻感悟了眉山革命先烈披荆斩棘、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在方志馆内,实践团成员通过学习眉山市的建置沿革、自然资源、历代名仕、城市变迁、经济发展等方面,深刻感触眉山这一千年古城的文化底蕴。

  为深入学习习文化思想,2024年1月17日下午,北京大学、北京体育大学和眉山职业技术学院三校联动开展了“文化传承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主题交流座谈会。现场氛围友好热烈,与会人员积极互动,充分交流意见esb世博网。

  北京大学实践团成员结合本次调研实践,指出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青神竹编目前所面临的问题,即由于资金和技术受限,大规模推广难度较大,同时竹编艺术传承中对本真性的坚持与其平民化生长之间存在较强的张力,导致竹编产业发展受到了阻碍;北京体育大学“学习先行者”辅导员工作室学生代表则从自身专业角度出发,强调挖掘“三苏”中的体育文化资源,创新文化传播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体现了新时代青年的使命和担当。

  本次座谈会取得了良好的反响,大家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路径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同时增进了三校之间的交流与学习。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通过这次学习体验,实践团成员们更深入地体会到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创新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用心去钻研与探索。新时代使命就在我们肩上,既要坚守传承,又要努力创新esb世博网,使文化得以在融汇传统与现代、乡土与世界中有机发展,这也是对我们党百年峥嵘的积极回应,对新时代精神的勇敢担当。esball世博esball世博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