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福清:“银发力量”促发展 “老有所为”绘新篇esb世博网
栏目:学员风采 发布时间:2024-01-11 08:16:34

  元旦刚过,福建福清的大街小巷、田间地头却暖融融、热腾腾的。穿上统一配备的红马甲,挎上因长久使用有些发黄磨损的帆布袋,带着老伴子女的几句嘱托,一群“发光发热”的银发老人便“披挂上阵”,开启了一天的志愿工作。哪里有急难愁盼的问题,哪里就能看到这些老同志忙前忙后的身影……

  在老年人的物质需求不断得到满足的今天,如何进一步富足老年人的精神世界,实现从“老有所养”向“老有所为”的转变,是提升老年人幸福感、满足感、获得感的关键,也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社会的重要课题之一。

  去年以来,福清市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充分发挥离退休干部党员的政治、经验、威望“三大优势”,以组织赋能激活“银发力量”,鼓励引导银发人才在服务社会经济发展中再出新点子、再展新风采、再作新贡献。2023年,全市挖掘银发人才172人,其中省级银发人才45人,涌现出了全国“百强乡土人才”俞祖兴、省离退休干部“乡村振兴指导员”倪秉玉、“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李淑芳等一批可亲、可敬、可学的银发先锋典型。

  不久前,福清市老年大学开设了一堂“接地气”的普法讲座,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和鲜活生动的事例esb世博网,深入浅出地讲解着养老诈骗常见手段、话术及防范措施等,得到了老年学员的众多点赞。

  “老有所学”让老年人学习热情高涨。与此同时,活跃在讲堂上的老年大学临时党支部书记、律师许建雄更是利用专业优势,乐此不疲地为老年教育事业贡献着一份力量。作为老年大学老党员工作室的带头人和福清市老年大学银发人才工作站的成员,已经70周岁的许建雄,多次组织成员进基层进社区,为居民送去法律知识和法律咨询,提供“家门口”的法律服务。去年来共举办20余场老年人防诈骗等讲座,该老党员工作室荣获省“银发先锋工作室”称号。

  近年来,福清市将“银发人才库”建设纳入全市人才工作总体布局,对全市离退休干部和高级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拉网式摸排,按照农业农村、法律法规等6个领域,引导符合条件的新退休人员精准入库,分类创建主题鲜明的25个老党员工作室,并选出一批政治觉悟高、群众威望高、乐于奉献的工作室带头人,把党组织建在群众家门口,动员银发人才等驻室就近就便开展各类志愿服务。

  “老年教育耽误不得,马虎不得。”能够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esb世博网,丰富银发人才学习资源供给,将法治声音以老年人的力量传递到家家户户,许建雄甘之如饴。

  在福清市老干部活动中心“有声图书馆”,只要打开微信扫一扫阅读墙上的二维码,“指尖上的党课”便立马呈现,老年人随时随地就能聆听党的声音,学习党的最新理论研究成果。

  据了解,这是福清市加强银发人才党性教育和业务知识更新的创新举措。通过“课堂+基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福清市依托老干部党校、老干部活动中心等主阵地,灵活运用专题授课、观摩体验、知识测试、红色研学等方式育才。定期举办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老党员工作室带头人培训班,把党的理论学习作为培训核心内容,不断提升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水平;用活福清特色教材,为银发人才及离退休干部党员推出“大侨务”观念学习教育实践基地、中印尼“两国双园”研学基地等5个新思想研学点;定期开展专题讲座,提升银发人才各方面技能。

  福清市开展银发人才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心得交流会。福清市委老干部局供图

  据统计,截至目前,福清共开展银发人才讲坛、座谈会等交流活动28场,依托老年大学等主阵地开设7个科系40门课程,招收老年学员3000多人次,组织银发人才及离退休干部党员参观学习新思想研学点30多次。

  聚焦银发人才所需所盼,福清市建立健全活动经费保障和关心关爱机制,主动对接涉老养老社会资源,提供保健义诊等服务,将作用发挥好的银发人才列入春节等走访慰问名单,为其购买人身意外保险、配备医疗保健箱等物资。同时,注重银发人才人和事的“好声音”宣传,精心拍摄宣传片《终生》,编印宣传册《红色领航映初心 银发生辉再奋蹄——福清市离退休干部党员党建工作室掠影》。2022年10月开通老干部工作视频号,用影音讴歌离退休干部风采、展示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满足老同志可视化需求,延伸宣传维度与广度,目前已发布视频上百部,2023年9月,《路——致敬最美银发劳动者》荣获“争先争优争效 福州在行动”短视频大赛一等奖。

  一张桌子,几杯热茶,去年5月挂牌成立的福清市银发人才服务驿站内气氛火热,俞祖兴、林振梅、侯传凎等农技专家正围坐在一起,针对今年福清蜜柚的生产种植情况开起了小会。一旁,平铺在桌面上“努力满足老干部的需求”的毛笔字苍劲有力,如今这儿已成为银发人才沟通交流和开展活动的一大阵地。

  据福清市委老干部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福清逐步打造全市“银发人才服务驿站—工作站—实践基地”三级网格,在市老干部活动中心设置占地1400平方米的“银发人才服务驿站”,作为全局谋划和全域布点的指导中枢,并探索建立“银发人才工作站”5个、“银发人才实践基地”2个,为银发人才学习交流、展示风采、发挥作用提供“学、乐、养、为”一体化服务平台。

  俞祖兴原是海口镇农技站农技员。在农民缺乏农技知识、种田水平不高,粮食产量少得可怜的七八十年代,他将专业的种植技术和农业机械知识带回了家乡,大力倡导科学种田,进行机械化生产,推动经济作物发展,所引进的水稻78130、杂交水稻、甘薯等优质品种均获稳产高产,带领村民鼓起了“钱袋子”,走上了致富路。

  “不做点事情,人就真老了。”退休后,俞祖兴更是“闲不住”。为了发挥所长,继续为农民服务,他先后担任福清市农技协秘书长、“福清龙眼科技小院”专家团队成员,并作为渔溪镇银发人才工作站带头人,带领其他农技类人才在科技惠农第一线辛勤耕耘、奉献余热,累计帮助农民1000余户,被誉为“果农娘家人”,先后获评全国“百强乡土人才”、省离退休干部“乡村振兴指导员”称号。

  福清市渔溪郑为平家庭农场内,果农们正忙着按照俞祖兴先前制定的标准化果树管理方法,科学遏制龙眼树冬梢生长,确保龙眼树能够顺利过冬。近年来,福清市将渔溪郑为平家庭农场打造为“银发人才实践基地”,为农技人才和农户搭建了供需对接的平台。

  龙眼树如何施肥,如何使用微生物技术,顶芽要留多少厘米……自从有了这一平台,俞祖兴三天两头便往这儿跑,手把手指导果农龙眼树的管养妙招。为了解决龙眼种植的“大小年”问题,以俞祖兴为代表的“福清龙眼科技小院”专家们针对不同季节esb世博网、不同气候条件、不同生长时期,为果农制定了标准化的管理方法。

  “多亏了俞老这些银发人才,如今咱们的龙眼成了家家户户的‘致富果’,其他水果按斤卖,我们“冬宝9号”龙眼按颗卖还供不应求。”果农老陈喜上眉梢。近年来,福清市组织24名农村农业类银发人才认领乡村振兴项目,对接周边家庭农场,为200余名果农解决了病虫害等生产难题,建立21个农业科普示范基地,推动三福绿道等18个项目进展,有力促进乡村振兴。

  “‘四下基层’来弘扬,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带到基层去宣传,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不动摇……”不久前,75岁的福清市银龄宣讲团成员卢德明用方言快板的创新形式,为大家送上了一场热气腾腾的主题教育红色宣讲。他的宣讲掷地有声、直抵人心,引来了一大批居民驻足围观。

  据了解,去年以来,福清市组建市镇村三级党的创新理论小分队,鼓励党建党务银发人才牵头组建市银龄宣讲团、“五老”宣讲团,深入农村等开展宣讲49场,荣获省“党的创新理论离退休干部宣传小分队”称号。

  为助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福清市还举办“离退休干部金秋讲堂”、开展“千场主题宣讲进基层”等200多场,覆盖群众、中小学生群体1.5万人次;结合传统节日等积极开展文体活动,由近200名老干部、老党员和各类银发人才策划演出“福清市幸福老人‘七一’颂党恩”汇演,线万人次,助力打响“有福之州幸福老人”品牌;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组织离退休干部原创《唱响党的二十大》《我们从红色中来》等方言快板、微剧文艺作品38部,浏览量达21万人次。

  “虽然我们已经退休了,但作为员,就应该竭尽所能、发光发热,利用自己的优势,继续宣传党的好政策,带动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卢德明说道。

  另一头的音西街道福百社区,也是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无论大大小小的邻里纠纷,只需要唤上一声“阿芳姐”,都能被巧妙化解。

  李淑芳是音西街道福百社区的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去年9月获评“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称号。自2003年入住冠发小区以来,热心肠的李淑芳就成了大伙儿的“暖心大姐”。在收到全市要打造老党员工作室的通知后,她积极带头成立李淑芳党建工作室,吸纳周边的20位老党员作为成员,发挥老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天然优势,共同守护社区这个“大家庭”。

  据悉,近年来,福清市引导52名银发人才担任小区党支部书记。在社区推行“群众点单、站点派单、银发人才接单”的工作模式,实现群众个性需求与银发人才优势的精准对接。去年以来,参与社区治理项目174个,提供法律咨询150余次,辅导中小学生600余人,关爱帮扶青少年2000多人次,调解纠纷100多起。

  “我们按照群众需求、就近就便服务等原则,梳理群众‘需求清单’,罗列银发人才‘资源清单’,按照银发人才特长,搭建‘送政策、送科技、送文化、送健康’服务平台,让每个银发人才各就各位,各展其长。”福清市委老干部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如今,越来越多的离退休干部、老党员自愿加入到银发人才的队伍中,犹如群雁齐飞,正成为福清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绘就“老有所为”的最美篇章。(陈梦凡)E世博入口E世博入口E世博入口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