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承E世博入口 学员风采】领略传统织造技艺魅力
栏目:学员风采 发布时间:2023-03-06 13:21:56

  esball世博官网esball世博官网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启动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2019年5月21日在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的指导下、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非遗处的支持下,由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和上海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承办的“

  作为广西织绣发展研究会会长、广西金壮锦文化艺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她从事织绣技艺传承、发展、培训工作二十余年,先后在广西各地建立了织绣生产基地。作为桂台“壮太”织绣研究生产基地的创始人开启了两岸织锦的合作之路,通过织锦推动两岸少数民族的织锦技艺的提升、织娘的收入水平的提高。于2018年在龙州的壮锦生产基地获得国家颁发的首批(十个)“非遗+扶贫”就业工坊,以织锦带动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妇女创收,实现家门口就业,成果显著。

  来自广西崇左市龙州县金龙镇双蒙村板池屯,家中世代织锦,从小耳濡目染,对壮锦织锦技艺十分熟悉。作为广西织绣发展研究会的会员,以导师的身份参加两岸壮太锦的合作、培训,在两岸合作的桂台“壮太”织绣产业发展研究基地担任青年骨干,2018年在其家乡龙州县双蒙村板池屯的壮锦生产基地获得国家颁发的首批(十个)“非遗+扶贫”就业工坊担任带头人,在工坊的成立起到了推动作用,带领同村的姐妹们一起通过织锦创收。

  2016年被推荐为龙南县客家冬头帕织带技艺传习所的管理员,举办了多次客家冬头帕织带技艺培训班,让更多人了解学习客家织带技艺。她先后在赣州首届旅游博览会、江西省第六届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赣州市脐橙节博览会上表演,还接受了赣州电视台《回家过年》、广东广播电视台大型纪录片《千年客韵》采访。2017年开春,她还在中国(龙南)首届“客家风情·围屋之乡”全国摄影大赛启动仪式上的表演,让众多摄影大师和媒体纷纷聚焦。2018年开始在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内开设了一间工作坊,每天向游客展示展演,有效推动了我县非遗与旅游的融合。

  从9岁起就开始跟妈妈学习刺绣,30几年对刺绣的摸索跟热爱始终如一。曾培训绣娘人数2000余人,扶贫扶持38户刺绣绣娘户。持有国家外观设计专利证书五本,韦树章的作品曾被列为全县刺绣工艺拳头产品,先后荣获“三八红旗手”、“双学双比女能手”、“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传承人”等称号E世博入口。其传统手工刺绣《婴儿背带》在第十五届中国人口文化奖民间艺术品和宣传品类评选中荣获民间艺术品类优秀奖,企业产品分类有背带、围腰、服饰、扎染、白描、蜡染、糠包等挂饰品。2016年在黔西南州“巧手绣娘”技能大赛获“最佳创意奖”2018年荣获“ 最巧绣娘”特等奖。

  高级工艺美术师,苏州市民间艺术家,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缂丝织造技艺传承人,苏州市缂丝协会副会长,苏州市技师学院专业缂丝指导老师。1986年从事缂丝事业至今三十多年,由于常年随师父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金山学习缂丝技艺,深得大师真传,技艺娴熟,所缂花鸟、书法,山水人物等作品,多次在全国、省、市工艺美术精品展览会获得金、银、铜等奖,曾在2008年参加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国家文化部工艺精品成果展以及台湾两崖文化交流会缂丝展览表演等活动,多次授予国家文化部颁发奖状和荣誉证书。自2010年被聘请为苏州市技师学院缂丝专业指导老师,以培养年轻手工技艺人员,为传统技艺缂丝传承发扬光大。

  浙江省丽水市人,1970年出生于遂昌妙高下杭民族村的彩带世家,现任市、县级畲族字带编织技艺传承人,遂昌县畲族文化研究会理事,遂昌县三公主编织工作室法人,遂昌县畲族字带传承基地专业教师。古老而美丽的畲族手工技艺,根植于童真的心灵。在家庭彩带编织技艺的熏陶下,跟着妈妈和奶奶学习编织字带,从此专注于字带的编织、创新与传承。不仅学习基本的编织技艺,还不断地研究探索,对传统编织技艺进行改良,让编出来的字带更加美观。从织“纹样带”到“意符带”,再到“文字带”,将自己的所知所学全部在七彩丝线中予以表。其作品在国家、省、市级获奖。

  1992年12月任湖南省张家界市武陵源生产基地主管;2014年7月参加当地“乖幺妹”土家织锦第一期培训班,学习湖南张家界土家织锦;2015年12月“乖幺妹”土家织锦武陵源基地担任车间副主管;2016年10月至今担任“乖幺妹”土家织锦开发有限公司生产主管。学习湖南张家界土家织锦以来,先后培训织锦学员近200人次,并开始参与研发双面锦,多次代表省市在香港、深圳、上海等地参加文博会、品博会、非遗展等展会,其中椅子花手提包在第13届文博会获得最佳创新奖。

  瑶族,来自湖南省隆回县虎形山瑶族乡崇木凼村。从小开始挑花技艺,十几岁成为当地挑花能手。2015年被当选为隆回县人大代表,2017年5月被湖南省政府定为省级非遗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其挑花作品先后在各级新闻媒体报刊杂志上进行展示。特别是“双龙抢宝”、“老鼠抬轿”、“万马奔腾”等作品并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好评。2018年在家乡各学校定时给小学三年级至初中女学生进行挑花技艺授课。

  上海崇明木棉花开手工社创始人,手工社从事挖掘、保护、传承、创新发展崇明土布染织技艺,致力于将创意设计与环保时尚元素与传统手工艺融合,保护和发扬历史悠久的传统染织文化,带动村民居家就业,建立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土布布艺品牌和国际化的传统布艺文化展示交流平台。她带领的团队获得的荣誉有全国妇联手工艺展的全国妇女儿童最喜爱产品奖。

  自幼受妈妈外婆耳濡目染,慢慢接触土布纺织技艺。1998年赴日本学习服装缝制研修3年。受日本手作文化影响,回国后开始整理家中土布,并陆续收集各种纹样崇明土布,对崇明土布织布工艺和纹样图案了解深入,至今家中收藏约2000余卷。2010年起从事布艺产品创作,与设计师、公司合作,研究制作割绒、编织、拼接等多种土布工艺产品,手工缝纫细致,可以较好地实现设计师理念。2016年创立“布遥手工坊”品牌,接受设计师定制加工布艺产品。

  布依族,来自贵州省望谟县复兴镇洛郎村,出生于染布世家,眼看耳听织布声和染布技艺长大。望谟县仕梦生态染服饰有限公司创始人,研发生态染、植物染、煤矿染、空气染服饰设计等等。致力于将民族土布与现代生活结合。

  目前在罗泾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从事非遗的传承与保护工作,同时也是当地市级非遗罗泾十字挑花项目的区级代表性传承人。2018年带领着推广中心参加的文化交流活动共计32场,涉及了国内、国际、文化、旅游、教育等各个领域。曾多次在报刊、杂志、电视、网络、新闻等媒体上亮相。2019年新春带着罗泾十字挑花的传统手工艺文化,参加在台湾举办的2019欢乐庆元宵暨第九届海派文化艺术节,并接受了海峡卫视的采访。2018年团队获得了宝山区三八红旗集体,宝山区优秀自主发展基地,十字挑花技艺也被评选为2018年度百姓终身学习品牌项目,个人也因此获得了宝山区百姓学习之星的称号。从16年接触罗泾十字挑花至今 ,带领团队自主研发了近七十余件具有罗泾十字挑花元素的文创用品。

  致力于挖掘上海徐汇绒绣濒临绝迹的传统技法,根据市场需求改良绒绣现有技艺,拓展了绒绣的应用范围。独特的技法、优良的品质使他的绒绣品被消费者称为“不一样的绒绣”。根据这些创新与改良陈文奎与多家国际知名企业合作研制了多款绒绣乐福鞋,绒绣皮带、高级成衣以及绒绣包包等高定产品,深受国际市场的认可。2015年陈文奎推出的绒绣饰品大胆与中国传统的掐丝工艺相结合,连续推出向经典致敬系列、时尚轻奢系列、民族瑰宝系列等产品,将上海徐汇绒绣这一古老艺术融入到了现代人的时尚生活中。曾获第12届中国(义乌)文化产品交易会创新设计奖,第13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冬季工艺美术精品展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新奖银奖。

  绣制夏布刺绣作品近100幅,打造夏布文化产品10000余幅,培训夏布刺绣绣娘近200名,拥有国家专利32个,在国内外参展参赛近100次,足迹遍及五大洲。2011年1月,徐小梅是中国第一个带夏绣作品出国参展的“世界华人艺术家”,近几年,徐小梅先后到俄罗斯、土耳其、波兰、埃及、南非、约旦、巴西、美国等地,行程十万余公里,刺绣作品荣获金、银、铜等奖项30余项。2017年7月,徐小梅个人集邮册在美国出版世界发行,2017年11月,在分宜县麻纺城设立了700多平方米的徐小梅夏布文化名家工作室,已接待国内外来宾10000余人,目前徐小梅编写的40余万字的《夏布文化与徐小梅》,又名《古麻花开香万里》一书正在修改定稿之中。

  2017起担任无锡市文化馆锡绣课程指导老师,为广大刺绣爱好者进行公益性锡绣普及教学,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深入了解无锡精微绣的制作工艺。2017年获得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能手称号。2012年双面绣《蠡园之春》获得中国(杭州)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铜奖。2015年作品《寒梅迎霜》在无锡文博会“传统美术非遗展”中获得工艺美术大阿福银奖和2015“艺博杯”江苏省工艺美术精品大奖赛银奖。《薛家花园之-钦使第大门》在2016年获得江苏省“艺博杯”工艺品创新设计奖金奖。《花洁如玉》在2016年无锡文博会第二届工艺美术大阿福奖创作大赛银奖E世博入口。《爆竹声声迎新春》获得2017年“艺博杯”江苏省工艺美术精品大奖赛铜奖。2018年双面绣《水仙》获得“艺博杯”江苏省工艺美术精品大奖赛银奖。

  贵州西江阿幼民族文化博物馆有限公司董事长,雷山县西江阿幼蜡染纺织刺绣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雷山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十佳县级代表性传承人。2012年10月,在“多彩贵州”旅游商品两赛一会选拔赛中荣获“雷山名匠”、“黔东南名匠”称号;2015年11月,在雷山县第三届“和美雷山·银绣智慧”民族民间手工艺品大赛荣获刺绣技艺类“十佳绣娘”称号。专研苗族刺绣、蜡染,并创办苗族手工艺体验基地,意在于传播和传承民族手工艺。

  绍兴市工艺美术大师,越绣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上海海派旗袍文化促进会副会长,上海非遗保护协会理事,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浙江省非遗保护协会传统服饰专委会委员,浙江省民协抽拉丝协会专委会委员,绍兴越绣艺术保护传承基地负责人,绍兴越绣艺术馆馆长。吕和佳一直将越绣这门手艺视如珍宝,不离不弃。厚积薄发,默默坚守越绣工艺近四十年。她将现代时尚元素融入越绣刺绣技艺中,并与海派旗袍相结合,创立了越绣高级定制品牌 「绣写XIUXIE」。在意大利米兰世博会、佛罗伦萨国际论坛、上海旅游节开幕式、上海市各界人士新春团拜会、央视春晚以及联合国等诸多国际舞台上做越绣工艺现场演示及越绣旗袍展示。其作品多次获得国家、省、市级各类奖项。

  宝山区罗店镇文化中心社工,从小爱好手工制作,曾经跟非遗彩灯传承人学习彩灯制作,2018年代表非遗彩灯传承人出访比利时,参加布鲁塞尔中国文化中心“欢乐春节”系列活动。罗店彩灯是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每逢元宵佳节,罗店要举办元宵灯会,主要负责传授和现场教学彩灯制作。

  宝山区罗店镇文化中心图书馆工作人员,对手工编织类的小玩艺特别感兴趣。常常在网上跟着视频学习编织一些自己喜欢的饰品,乐在其中,很享受编织完成一个作品带来的喜悦和成就感!

网站地图